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放在家装上,这句话同样适用,装得好的房子都是相似的,装得不好的房子各踩各的坑。
说实在的,人们光买房子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好不容易攒够首付掏空钱包买到了称心如意的房子,结果却倒在了家装的路上。行业中每一个明里暗里的规则,让装修如同拆盲盒,花了大钱却难换来满意。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家装行业的市场规模大概2.85万亿元,年增速约18.89%,整个大家居产业链估计已经突破5万亿。与之相对的,则是装修行业受到的投诉数量,常年位列各类商品服务投诉前十名,关乎打工人幸福的高昂开销,成了糟心的来源。
环节多,流程长,透明度差,家装行业存在的问题和猫腻,有经验的人深有体会,不仅在装修过程中容易处处“踩坑”,在遇到售后质量问题时,也常常“投诉无门”。对于装修,似乎每个过来人都能开上一场吐槽大会。
不过说到底,不就是装个修,怎么就这么难?
如果说新家是幸福的开端,那装修就是黎明前的黑暗。那么,现在究竟是谁在黑夜里“负重”前行、呜呼长叹?
7月7日,贝壳研究院调研了2000位家装消费者,发布的《2022家装消费趋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从人口统计学维度上来看,本次家装调研重点聚焦的19 城中,家装消费主力以25-44 岁中青年(77.1%)、男性(61.6%)、月收入1-2 万元(69.8%)的人群为主。
分城市等级看,一线城市家装消费者比新一线城市年龄更大、收入水平更高、女性占比更高。
按家装支出水平划分,19城家装消费主力人群家装支出水平主要集中在16-30万元,占到了全部家装消费者的半数以上。可以说,家庭装修支出对于大部分普通城市家庭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可能是仅次于买房之外的第二大的家庭消费支出项。
交叉分析看,家装支出在年龄上呈倒 U 型分布,家装支出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也就是说,中青年群体家装消费水平最高。
对于一个吸烟的人来说,一天要吸两包烟、吃三顿饭,假如要出去喝酒那么还要打两次车。但这个人可能一辈子只结一次婚,拍一次婚纱照,装修两次房子。因此,装修和买房一样,都是消费频次和参与度比较低的事情。
然而,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消费者长时间“宅”在家中,开始重新关注家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居家环境之后,不免发现种种不足之处。其中、家居面积太小、安全性差、通风差、采光差、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广受诟病。
疫情也让更多人思考,住所是否需要考虑特殊时期的危机生存能力?一旦遇上瘟疫、虫灾、地震的突发情况时,家里的设计能否满足应急需求?一些人勇猛无畏,但也有一些人已经未雨绸缪。
根据此次发布的报告,虽然七成左右消费者因购房而装修,但值得关注的是,他们中有一半在过去两年里进行了翻新和房屋局部空间改造。
例如,由于疫情期间居家办公成常态,无法从物理上区分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加了“职业倦怠”的发生风险,此外,因为社交隔离等防疫措施的需要,部分消费者的户外活动受限,因此,划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重新定义居住空间功能成为疫情催化下最显著的变化。报告显示,32.3%的受访者在家中开辟了健身区域。
受新冠疫情影响,过去两年居住条件发生了变化
疫情使得健康成为消费者的头等大事,在对后疫情时代消费改变的调查中,人身安全相关的健康因素以62.7%高居首位;其次,随着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成常态,家装主力消费人群由于抗风险能力下降,也更加关注风险问题。
在这批装修总开支在16-30 万元之间的消费者中,“更关注消费风险问题和抗风险能力下降”的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装修支出费用段的消费者,“稳定品质”受到消费者追捧。
“签合同前,装修公司服务态度特别好,装修时,装修公司的态度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