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
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中央媒体关注晋中介休】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开展“寒食文化发源地 体验民俗文化传承”活动

2024-04-08 来源:良友天下网

  四海同寒食,

  

  千秋为一人。

  

  嫩柳清风、春色正好

  

  近日央视新闻直播间聚焦介休绵山

  

  介绍寒食节的发源地都有什么样的特色

  


  通过传统剧目 再现寒食节由来

  

微信图片_20240407113231.png

  

  晋剧作为山西省的代表剧种之一,又叫做中路梆子,这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山魂》演的就是介子推和他的母亲,讲的就是2000多年前发生在绵山的故事。因为介子推长眠于此,所以绵山这个称呼当地人也称之为介山,也就是介子推的介。

  

微信图片_20240407113245.png

  

  在几千年之后又一个春生草绿的时刻,在历史事件的现场,各地游客看着非遗的传统剧目再现了当年的场景,是非常难得的体验。很多游客都选择在清明的假期来到介休绵山体验寒食的文化。

  


  

  特色面点反应节气特征 体现对先人追思

  

微信图片_20240407113255.png

  

  说到寒食,在山西面食宝地,家家户户都有寒食清明做花馍的习俗,在寒食文化节上,我们可以看到有特别丰富的文化特点,非常丰厚的面点。这一串燕子,它的名字就叫做寒燕,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做子推燕,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命名的一个独特的面点。

  


  

微信图片_20240407113303.png

  燕子的到来本身就代表着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子推燕之间的绿色的面块代表柳枝上的嫩叶。因为以前是用柳枝来串起子推燕,然后把它插在门框上,柳树发芽,燕子归来,春满大地。

  

微信图片_20240407113310.png

  

  除了寒燕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花馍,蛇盘兔一般就是给清明的时候使用的。所以说在山西,人们在上顿馍下顿馍的日常生活当中加入了手艺,加入了对先人的追思。如果说顿顿不离馍说的是一种生活,那么事事不离馍就成了一种文化。

  


  

  传承千年琉璃烧制技艺 融入日常生活

  

微信图片_20240407113317.png

  

  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注意到有很多传承千年的文化正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说在文化节上琉璃烧制技艺,就是介休当地最有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来说琉璃都是装饰在宫殿、庙宇、牌坊的这种屋顶、屋檐这些地方,比如说这一只非常呆萌的黄琉璃脊兽,它其实本来是在宫殿的房顶上名字叫做獬豸,那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当中的一只神兽,本来人家好好的在介休的博物馆里面作为一个明代的馆藏文物,但是因为这个造型眉头紧皱,双眼瞪圆,有一种非常社恐的小神兽被迫营业的感觉,所以近年来也是在文创领域火出了圈,成为了年轻人非常喜爱的一个摆件。

  

微信图片_20240407113326.png

  

  这种食物能够保存几百年已然不易,但当然更加不容易的是琉璃烧制的工艺作为一项技艺它也能够传承至今,而且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从宫殿的房顶上,从博物馆的玻玻璃柜当中走了出来,逐渐成为我们美好生活当中的一个部分,这其实也是代表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越来越强大的自信。



  

  通过铜铃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绵山上,有一个天然的山洞洞口,密密麻麻的挂着铜铃,山风吹来,铃铛叮当作响,环绕在山谷当中,这也是介休独具特色的非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叫做百米峭壁挂铜铃。

  

微信图片_20240407113332.png

  

  因为铃铛也有灵验的意思,比如说久旱求甘霖,学业有长进等等这种美好的祝愿,在心想事成之后,当地人就会在悬崖上悬挂铃铛,这也是当地人通过民俗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感情。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