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
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民俗流出人心大美

2022-09-1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民俗流出人心大美

         楚建锋(教师、杂文家)

  “流美者,人也。”这是三国时大书法家钟繇的书论。清初著名画家石涛曰:“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

  古代两位艺术家通过对书法、绘画的论述告诉我们,字画以点墨之微取形用势,意明笔透,把万象之美通过书画者笔端表达出来。这美,是从艺术家心里流出的!

  “听其言则知其风,观其乐则知其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逐步形成了以风俗而规秩序、引风尚、醇民意、治家国、正人心的优良传统、灿烂文化。长期以来,北京作为中华礼仪之邦的首善之区,形成了人类从生到死,从衣、食、住、行、娱等日常生活到精神、物质等无所不及、无所不含的民间习俗、行为规范。

  这些习俗,体现着燕京地域文化、京师人文景象。听之、观之、品之、论之,便是一幅幅从古都人们内心流出的大美画卷,是北京人的内心之美,是70多万年前人类文明的曙光,是4000多年前炎黄文明的记忆,是北京3000多年建城、860多年前建都之后逐渐积淀的中华民族大美之万象,是中国礼文化的典范!

  《礼·礼运》曰:“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距今约70万年前,北京地区就有人类存在。从生活在山洞里的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到以平原黄土台地为居住地的东湖林人、上宅人,北京远古的祖先、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风俗引领、约定俗成中也如《礼》记载,能控制火种,用火烧熟食物、照明等,并走出森林、洞穴而完成从猿到人的转变。

  之后,慢慢进化。据记载,大约8000年前,北京平原上的草原扩大,湖泊消退。5000年前,针叶树种增加。这以后,气候向干凉转化。平原地区,特别是南部平原上,文明程度和生产技术良好,农业发展较快。先民们经过长期探索,终于找出了山间几条有效通道,开始把生活从山洞移向平原,开始了渔猎和耕作活动,谋生的手段不断丰富。

  就这样,民俗,流出了人类的进化史、发展史、文明史,北京的历史翻开了灿烂悠久的新篇章,至今绵延不断。

  风俗中有大爱。礼产生于俗,绵延几千年的中华礼文化,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礼仪活动。礼文化的核心是儒家的道德思想。孔子所说的“礼之用,和为贵”“吾日三省吾身”“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里仁为美”“君子怀德”“见贤思齐”等,都是民俗的基本准则。

  中国民俗的儒家思想,是受炎黄文明、华夏文明传承的结果。在北京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黄帝部落在这里通过阪泉之战与炎帝部落融为一体,产生了炎黄文明;逐鹿之战后,把炎黄文明推向中原,在华夏大地不断发展、弘扬,逐渐演化出华夏文明。

  多数研究者认为,追根溯源,中华民俗的根在北京。根深,则叶茂,正因为北京民俗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中华民俗的大家庭中才蔚为壮观、大爱无疆。

  “仁者爱人”,胸怀大爱,北京的民俗始终闪烁着人间温暖、人性关怀。如人在出生、结婚、死亡的三个重要环节有“洗三”(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举行,意在洗去婴儿前世带来的污垢,今生平安吉利)、“接(送)三”(将亡人的灵魂接到阴曹地府,从而实现从阳间到阴间的空间转化)。

  人出生时的“洗三”、去世后的“接(送)三”,一直是老北京人心目中最最重要的两件大事。而且“洗三”仪式繁琐,光序幕就有设香案、供13位神像、香炉里盛小米等10道工序,紧接着的“添盆”、开洗等,前后还有20多道工序,可谓精致讲究。

  “接(送)三”更是一场盛典,从黄昏开始到经历若干程序,更为繁琐、复杂、严谨。结婚,在北京的传统中,有相亲、定亲、陪奁、迎亲、贺红等六道程序之多和各个程序的诸多环节,也煞是隆重、热烈、壮观。此外,北京民俗还注重年节、寿庆、服饰等,始终围绕人文关怀、生命健康、人的尊严接续传承。

  新时代,随着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推进,这些“大爱”在变迁、创新中,已融入了首都文化建设的血脉里。

  娱乐里见大美。娱乐,就是快乐有趣的活动。据记载,西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射”的习俗。辽、金、元三朝,是以燕京为首都建立起来的,骑射既是谋生的手段,也是练兵、娱乐的内容。“射”习俗传承的文化基因,造就了燕京地区以强身健体为基本形态,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多种娱乐风俗千变万化、经久不衰——骑射、武术、摔跤、冰嬉、棋艺、球戏、放风筝、踢毽子、踢石球、鞭陀螺、吹糖人、兴灯彩、秧歌、舞狮……

  快乐、有趣的活动,一直是北京百姓增强体格、活跃爱好、美化生活的习俗。这些深深打着北京烙印的风俗,经过几千年的洗礼、沉淀、扬弃,目前正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弃与发展中与首都人民共成长。

编辑:王傲冰    


审核:贾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