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
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守护文脉 传承文明——我市高质量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综述

2022-08-29 来源:阳泉发布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五年内三次莅晋考察指导,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提出新要求,彰显了领袖对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饱含着领袖对更好弘扬我省优秀传统文化的期许。


牢记嘱托,守护文脉,传承文明。近年来,我市新增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藏山祠列入国宝级文物保护利用试点,颁布实施《阳泉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平坦垴汉代古井遗址获评“2020山西考古新发现”……在阳泉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全力推进各项文物保护工作,一张张亮眼的“答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开拓创新
文物工作实现新突破

保护从来不是一句口号,我市牢记“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的嘱托,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做好文物工作。

推动全市31处文物提档升级。去年以来,市文旅局(市文物局)提早谋划、积极开展第六批省保单位申报工作,成功推选平定县上董寨寿圣寺、盂县李庄藏山祠等8处文物成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统筹各县(区)申报的市级文保单位资料,经专家审议、补充资料、报市政府批准等程序,我市于2021年11月15日公布了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12处;经专家审议,城区公布了第三批区保单位3处,郊区公布了第五批区保单位8处。至此,我市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11处、13处、60处,各级文保单位申报成功数量居历年新高。

在全省率先完成红色文化遗址调查工作。2020年12月全省红色文化遗址调查认定工作启动以来,市文旅局(市文物局)高度重视,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委党史研究室制定印发了《阳泉市红色文化遗址调查认定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指导组,全市共摸排169处调查目标,经专家评审、部门会审,最终向上级推荐57处。其中,百团大战纪念馆(碑)、百团大战狮脑山战斗遗址、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七亘大捷纪念碑4处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其余拟公布的红色文化遗址正在审核中。

在全省率先出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条例。为通过立法加强我市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传承、弘扬工作,市文旅局(市文物局)作为主要起草单位,通过邀请我市部分党史教育基地和相关单位部门实地调研红色文化遗址、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组织专家研讨论证完善等,起草了《阳泉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市第一部历史文化领域地方性法规、省内首部以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扩大了保护范围、突出了保护重点、创新了精神传承、强化了刚性约束,设立了纪念日、宣传月,有利于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凝心聚力、铸魂育人、推动发展的社会功能,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提供了基本遵循,标志着我市文物保护法制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定位规划
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体系

坚持“文物保护规划引领、科学谋篇布局”的原则,我市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阳泉市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管理规定》(试行)、《阳泉市建设工程文物考古调查、勘探政府统一服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制定了《阳泉市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管理办法》(暂行)政策措施,切实提高了治理效能。同时为促进文物工作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制定印发了《阳泉市文物专项工作考核办法》,将文物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层层落实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工作责任,全面提升了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力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经省政府同意,我市于2021年10月21日公布了普济寺等2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目前第五批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正在划定中。同时60处市保单位均配备了文保员。建立区域文物资源数据库,将全市1118处不可移动文物空间信息矢量化,数据全部纳入《阳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我市批准建立了阳泉市文物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15个职能部门在文物保护中的职责,97家文物单位签订了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履职尽责承诺书,170家文物博物馆单位将文物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悬挂公告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文物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实行红橙黄蓝分级管控。其中,市文旅局(市文物局)与市公安局联合制定了《阳泉市加强全市文物安全防范工作方案》,与市消防救援支队建立了阳泉市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会商机制,与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建立起长效联动配合机制,印发了《全市革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方案》,联合市消防救援支队举办了全市革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应急演练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目前,国、省、市保文物安全巡检实现全覆盖。

讲好故事
展现我市文物时代风采

2021年3月29日在太原举办的“首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上,城区平坦垴古井遗址成功入选“2020山西考古新发现”,该井的发现对于战国古井砌筑工艺、早期木构建筑研究、平坦垴战国古城的史料补充都有重要意义。

今年1月,阳泉盂县金代壁画墓成功入围“2021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考古价值和发掘勘探工作得到了省文物专家的充分肯定。

……

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讲话,让文物讲话,讲好阳泉故事,传播好阳泉声音。去年以来,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坚持全面推进文物考古前置工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保障专项经费。全市共完成98块拟收储土地、66个项目用地共计164块地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总调查面积183万平方米,总勘探面积19.2万平方米,总发掘面积2300平方米。

讲好阳泉文物故事,需要大胆“走出去”。2021年6月25日,“砂都异彩——民国平定紫砂艺术展”在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开展。这次展览是市博物馆原创展览第一次走出阳泉,在更高平台向更多观众展示山西平定紫砂制作工艺,推广阳泉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展览采取“国藏+民藏”的模式,既有来自山西博物院、市博物馆等国有博物馆的藏品,也有来自民间收藏家的珍品,共展出展品200件,展示了民国时期平定手工艺人忠于传统、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工匠精神,让观众感受到了平定紫砂的魅力。

市博物馆作为国家文博事业的一线阵地,在展示历史文物、讲述文物故事、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以来,举办了春节线上赏文物、“博物馆探索之旅”、七夕做香包、古韵中秋系列打卡等主题社教活动,开发了打卡活动用的特色文创打卡本、印章、钢印及“百年巨变”主题信纸信封等,旨在让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引导社会公众追溯文物背后的历史,感受家乡历史文化的厚重与传承。目前,全市各博物馆利用各自阵地广泛开展社教活动,共举办35个主题200场线上线下社教活动,2万余人次参与。

守护文脉,传承文明。我市将牢记嘱托,坚定扛起文物资源大省的时代使命,以坚如磐石的信念信心,攻坚克难的干劲拼劲,用心用情用力加快构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浓墨重彩书写文物事业发展新篇章。



编  辑:王  晶


审  核:贾  立